实现学校超常规发展需要凝聚“六点共识”
从办学定位和区域定位的实际出发,学校要统筹兼顾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外延扩张和内涵建设,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我认为要真正实现学校的超常规发展,基础是特色教育,核心是学科建设,保障是大学经营,抓手是就业至上,关键是人才队伍,路径是机制创新。全校师生应当达成“六点共识”:
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基础是特色教育。特色教育是立校之本,创建特色教育是推进学校超常规发展的基础。特色教育是建设性、总体性概念,是动态的、开放的。学校要构建以“就业至上”为导向,具有鲜明地方高校特色的“五位一体、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五位一体,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无缝对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使每一个毕业生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要坚持牢固确立教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增强教学为主、教学为重、教学为先的意识,真正把“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学科支撑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引导教学”落到实处。
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核心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龙头,是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核心。学科是知识的生产体系和组织体系,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综合平台,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学校要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强化学科服务功能,创新学科体制机制,形成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增强学科发展活力。
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保障是大学经营。大学经营是大学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保障。大学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核心理念是开源节流,盘活资产,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改善办学条件和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于人才培养。大学经营包括:实施特色发展战略,走特色兴校之路;加强成本管理,注重资金使用效益;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抓住发展机遇,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大学经营既要重视有形资源的经营,也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学校经营。
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抓手是就业至上。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至上是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抓手。“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是地方高校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作出的现实选择,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办学实践的基本理念。让毕业生就业状况成为考核各教学实绩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超常规发展的要求,把学生的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科学确立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加速转变和调整毕业生就业观念,构建服务学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
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队伍。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人才队伍是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关键。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以各种激励措施,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教学科研领军人物,促进现有队伍的整体提升。要注重引进高水平的教师,打造适应发展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识大体、业务上讲科学、管理上求创新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同时切实重视管理队伍的思想素质、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等建设。
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路径是机制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学校改革的根本选择,是推动学校超常规发展的路径。要积极建立面向市场、尊重规律、科学决策的运行机制,形成学校重大事项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变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全面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确立一套干部能上能下、择优上岗、待岗等人事制度;整体推进后勤体制改革,做到功能分开、管理配套、效益优先、服务到位,释放后勤系统内在活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