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首页>医专要闻>详细内容

医专要闻

普法学法 | 快来学习《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9-15 18:55:30 浏览次数: 【字体:

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国家权威与尊严,是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990年6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20年10月 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 规范国旗的使用, 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公布的国旗制法说明制作 。

第三条  国旗的通用尺度为国旗制法说明中所列明的五种尺度。特殊情况使用其他尺度的国旗, 应当按照通用尺度成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

国旗、旗杆的尺度比例应当适当, 并与使用目的、周围建筑、周边环境相适应。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 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第五条  下列场所或者机构所在地, 应当每日升挂国旗 :

(一)  北京天安门广场、新华门;

(二)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三)  外交部;

(四)  出境入境的机场、港口、火车站和其他边境口 岸, 边防海防哨所。

第六条  下列机构所在地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

(一)  中国共产党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委员会;

(二)  国务院各部门;

(三)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五)  中国共产党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

(六)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七)  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八)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级委员会;

(九)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十)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 。

学校除寒假、暑假和休息日,  应当每日升挂国旗。有条件的幼儿园参照学校的规定升挂国旗 。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 、展览馆、体育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在开放日升挂、悬挂国旗 。

第七条  国庆节、国际劳动节、元旦、春节和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 各级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以及大型广场、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应当升挂国旗 ;  企业事业组织,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居民院  (楼 、小区) 有条件的应当升挂国旗 。

民族自治地方在民族自治地方成立纪念日和主要传统民族节日应当升挂国旗 。

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时,  应当在宣誓场所悬挂国旗 。

第八条  举行重大庆祝、纪念活动, 大型文化、体育 活动, 大型展览会, 可以升挂国旗 。

第九条  国家倡导公民和组织在适宜的场合使用国旗及其图案, 表达爱国情感 。

公民和组织在网络中使用国旗图案 ,  应当遵守相关网络管理规定, 不得损害国旗尊严 。

网络使用的国旗图案标准版本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 。

第十条  外交活动以及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升挂、使用国旗的办法, 由外交部规定 。

第十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升挂、使用国旗的办法, 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

第十二条  民用船舶和进入中国领水的外国船舶升挂国旗 的办法,由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 。

执行出入境边防检查、边境管理、治安任务的船舶升挂国旗的办法, 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船舶升挂国旗的办法, 由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规定 。

第十三条  依照本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升挂国旗的, 应当早晨升起, 傍晚降下 。

依照本法规定应当升挂国旗的, 遇有恶劣天气,可以不升挂。

第十四条  升挂国旗时, 可以举行升旗仪式。

举行升旗仪式时, 应当奏唱国歌。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 在场人员应当面向国旗肃立, 行注目礼或者按照 规定要求敬礼 , 不得有损害国旗尊严的行为。

北京天安门广场每日举行升旗仪式 。

学校除假期外, 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

第十五条  下列人士逝世 ,  下半旗志哀 :

(一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

(三)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

(四)  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

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或者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不幸事件造成特别重大伤亡的, 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下半旗志哀, 也可以在部分地区或者特定场所下半旗志哀。

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三项 、第四项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决定 。

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 日期和场所 ,  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 构或者国务院决定 。

第十六条  下列人士逝世 ,  举行哀悼仪式时 ,  其遗体 、灵 柩或者骨灰盒可以覆盖国旗 :

(一 )  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人士 ;

(二)  烈士 ;

(三)  国家规定的其他人士 。

覆盖国旗时 ,  国旗不得触及地面 ,  仪式结束后应当将国旗 收回保存 。

第十七条  升挂国旗, 应当将国旗置于显著的位置。列队举持国旗和其他旗帜行进时, 国旗应当在其他旗帜之前。

国旗与其他旗帜同时升挂时, 应当将国旗置于中心 、较高或者突出的位置。

在外事活动中同时升挂两个以上国家的国旗时, 应当按照外交部的规定或者国际惯例升挂 。

第十八条  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 应当徐徐升降 。升起时, 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 不得使国旗落地。

下半旗时,  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 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 降下时, 应当先将国旗 升至杆顶, 然后再降下 。

第十九条  不得升挂或者使用破损 、污损 、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 不得倒挂、倒插或者以其他有损国旗尊严的方式升挂、使用国旗 。

不得随意丢弃国旗。破损、污损 、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回、处置。大型群众 性活动结束后, 活动主办方应当收回或者妥善处置活动现场使用的国旗 。

第二十条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 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情形 。

第二十一条  国旗应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

中小学应当教育学生了解国旗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遵守国 旗升挂使用规范和升旗仪式礼仪 。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国旗知识, 引导公民和组织正确使用国旗及其图案 。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办公厅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国旗管理有关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国旗管理 有关工作 。

各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国旗的制作和销售实施监督管理 。

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国旗的升挂 、使用和收回实施监督管理 。

外交部、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中央军事委员会有关部门对各自管辖范围内国旗的升挂、使用和收回实施监督管理 。

第二十三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 以下拘留。

第二十四条  本法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1991年3月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 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20年10月17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徽的尊严, 正确使用国徽, 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 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按照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制作说明》制作 。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 ,  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

第四条  下列机构应当悬挂国徽 :

(一)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  各级人民政府;

(三)  中央军事委员会;

(四)  各级监察委员会;

(五)  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六)  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

(七)  外交部;

(八)  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

(九)  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 。

国徽应当悬挂在机关正门上方正中处 。

第五条  下列场所应当悬挂国徽 :

(一 )  北京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

(二)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厅,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会场;

(三)  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庭;

(四)  宪法宣誓场所;

(五)  出境入境口岸的适当场所。

第六条  下列机构的印章应当刻有国徽图案 :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 中央军事委员会,  国家监察委员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工作委员会, 国务院各部 、各委员会、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国务院规定应当使用刻有国徽图案印章的办事机构, 中央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应当使用刻有国徽图案印章的其他机构 ;

(三)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专门人民法院 , 专门人民检察院 ;

(四)  国家驻外使馆、领馆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 。

第七条  本法第六条规定的机构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 置使用国徽图案 。

网站使用的国徽图案标准版本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 。

第八条  下列文书、出版物等应当印有国徽图案: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席和国务院颁发的荣誉证书、任命书、外交文书 ;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以职务名义对外使用的信封、信笺、请柬等 ;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国务院公 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的封面 ;

(四)  国家出版的法律、法规正式版本的封面 。

第九条  标示国界线的界桩、 界碑和标示领海基点方位的标志碑以及其他用于显示国家主权的标志物可以 使用国徽图案 。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

第十条  下列证件、证照可以使用国徽图案 :

(一)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证件、执法证件等 ;

(二)  国家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书、批 准 证 书、资格证书、权利证书等 ;

(三)  居民身份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等法定出入境证件 。

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的徽章可以将国徽图案作为核心 图案。

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

第十一条  外事活动和国家驻外使馆、领馆以及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对外使用国徽图案的办法, 由外交部规定, 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

第十二条  在本法规定的范围以外需要悬挂国徽或者使用国徽图案的,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或者国务院办公厅会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

第十三条  国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于 :

(一)  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商业广告;

(二)  日常用品、日常生活的陈设布置 ;

(三)  私人庆吊活动 ;

(四)  国务院办公厅规定不得使用国徽及其图案的其他场合。

第十四条  不得悬挂破损、污损或者不合规格的国徽 。

第十五条  国徽应当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

中小学应当教育学生了解国徽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宣传国徽知识, 引导公民和组织正确使用国徽及其图案。

第十六条  悬挂的国徽由国家指定的企业统一制作, 其直径的通用尺度为下列三种 :

(一)  一百厘米 ;

(二)  八十厘米 ;

(三)  六十厘米 。

需要悬挂非通用尺度国徽的, 应当按照通用尺度成比例适当放大或者缩小, 并与使用目的、所在建筑物、周边环境相适应。

第十七条  国务院办公厅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国徽管理有关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国徽管理有关工作 。

各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国徽的制作和销售实施监督管理 。

县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徽的悬挂、使用和收回实施监督管理 。

第十八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 。

第十九条  本法自1991年10月1日起施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

第四条 在下列场合,应当奏唱国歌: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开幕、闭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和地方各级委员会会议的开幕、闭幕;

(二)各政党、各人民团体的各级代表大会等;

(三)宪法宣誓仪式;

(四)升国旗仪式;

(五)各级机关举行或者组织的重大庆典、表彰、纪念仪式等;

(六)国家公祭仪式;

(七)重大外交活动;

(八)重大体育赛事;

(九)其他应当奏唱国歌的场合。

第五条 国家倡导公民和组织在适宜的场合奏唱国歌,表达爱国情感。

第六条 奏唱国歌,应当按照本法附件所载国歌的歌词和曲谱,不得采取有损国歌尊严的奏唱形式。

第七条 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

第八条 国歌不得用于或者变相用于商标、商业广告,不得在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场合使用,不得作为公共场所的背景音乐等。

第九条 外交活动中奏唱国歌的场合和礼仪,由外交部规定。

军队奏唱国歌的场合和礼仪,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第十条 在本法第四条规定的场合奏唱国歌,应当使用国歌标准演奏曲谱或者国歌官方录音版本。

外交部及驻外外交机构应当向有关国家外交部门和有关国际组织提供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供外交活动中使用。

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向有关国际体育组织和赛会主办方提供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供国际体育赛会使用。

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国歌官方录音版本由国务院确定的部门组织审定、录制,并在中国人大网和中国政府网上发布。

第十一条 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

第十二条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对国歌的宣传,普及国歌奏唱礼仪知识。

第十三条 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规定的时点播放国歌。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国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本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a535e5940e63403b80761fdf9b8bd63c.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五线谱版) 新华社发

 10ceb9a6f7f44f9a9d7d2cff7cf968a3.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简谱版) 新华社发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