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的通知
校教字〔2018〕10号
关于举办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18年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的通知
各系(部):
为贯彻落实湖南省教育厅《关于举办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的通知》(湘教通〔2018〕282号)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现决定开展学校2018年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暨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校内选拔赛。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委员会
顾 问:周逢春
主 任:刘柏炎
副主任:姚腊初、刘高华、郭勇干、冯灿霞、田海清、
范珍明
委 员:贾平、刘毅、刘友良、刘伏祥、李镇麟、唐元兢、
王强、叶玲、郭梦安、陈铁军、李跃军、叶乐、
何国栋、陈晚莲
竞赛委员会负责比赛的指导和总协调的具体事宜。
二、现场比赛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8年6月30日
具体地点:三实训楼3201教室。
三、参赛对象
承担各学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任务三年以上(含三年,体育老师不受此限制)、且年度考核合格或教学综合测评良好的在职专(兼)任教师均可参赛。原来参加过省级以上教学竞赛的老师参加比赛不得使用原获奖作品。
四、比赛项目
1.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比赛
重点考察高职高专思政课和中职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参赛教师应紧扣高职高专思政课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要求,根据教学安排选取教学主题,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教学时长控制在35-45分钟。
2.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合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教学设计应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突出。教学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3.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依据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的情境,优化教与学的过程。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训练)内容,教学时长控制在35-45分钟。
4.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本赛项重点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实训教学设计的能力、完成相关技术技能示范操作教学的能力。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有所侧重,教学设计已应用于实际教学。教学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含不超过8分钟实训操作)。
五、竞赛程序
1.初赛
各教学单位认真组织初赛,制定科学的竞赛规则,广泛发动教师参与教学竞赛,并向教务处提供本单位比赛组织实施材料,包括竞赛通知(涉及竞赛规则、竞赛评委、评分标准)、竞赛评分原始依据、竞赛获奖名单、竞赛现场照片等材料。未组织初赛的系部可以根据学校以往教学竞赛结果直接推荐。
2.校级决赛
各教学单位根据初赛结果择优推选教师参加校级决赛。学校将组织专家对推荐参加校级决赛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及教学反思进行评审和评分。
3.省级复赛
学校将按照通知要求择优推荐8名教师(或教师团队)参加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
六、比赛内容
1.参赛内容为专业基础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8号)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最新版本)进行制作和设计。
2.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的,应参照相关课程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最新版本)进行制作和设计。
3.参赛内容为专业技能课内容的,应依据教育部已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的教学要求,参照相关课程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最新版本)进行制作和设计。
4.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具体内容为滴定分析或片剂质量检测。
5.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应与国家规划教材内容相对应。
6.参赛内容为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应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
七、奖项设置及经费保障
1.设单项奖和组织奖。单项奖按比赛类别分别设奖,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其余的为优胜奖。组织奖两个。
2.单项奖和组织奖奖励标准按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3.参加省复赛教师授课录像经费:思政课教学比赛(35-45分钟)、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视频(10分钟)、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视频每位选手备一个课时(35-45分钟)、实训教学比赛录像资料。录像由教务处统一摄制。
4.评委成员超工作量按1课时/项/人计算,工作人员按评委工作量标准计半。
5.择优推荐每个赛项的1~3名选手参加省级竞赛。
6.各系(部)要高度重视本次比赛,认真组织,广泛发动教师(或教师团队)参加初赛,参赛及获奖情况纳入系(部)考核依据。
八、参赛及报名要求
1.以教学系(部)为单位组队,各系(部)要广泛发动老师积极参与比赛,并认真组织初赛,参赛情况列入系(部)考核指标。
2.已在往年国赛和省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的作品不得参赛。
3.各系部统一向竞赛组委会报名,教师填写好《报名表》(附1),系部填好《报名汇总表》(附2),于6月28日前报组委会办公室,逾期不予受理。
4.参赛教师须为学校在职教师,性别、年龄、职称不限,每位教师限报一个赛项的比赛。各赛项均可以个人或教学团队的名义报名;以教学团队名义报名的,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
5.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作品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参赛者承担。
6.竞赛组委会可统一组织对比赛成果的公益性共享。
7.按国赛和省赛的要求,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除涉及不可删除和隐藏的个人实名空间等内容外,禁止参赛教师进行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除报名表、汇总表外,各赛项提交的参赛材料不得出现参赛教师的任何信息。
九、资料报送要求
1.所有赛项均需报送相关电子版和纸质版材料。
2.思政课教学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分别报送教案5份、说课稿5份,于6月28日前由各系部统一提交到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资料组,逾期不予受理。
3.各赛项提交的电子版材料均须查杀病毒,以免影响比赛。
联 系 人:陈铁军(办公楼216室)
联系电话:152******0218 邮箱:362392572@qq.com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年信息化教学比赛附件1-6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2018年6月20日
附件1
2018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化
教学比赛报名表
项目及组别:
姓名 |
| 性别 |
| 年龄 |
| 职称 |
| ||||||
系部 |
| 电子邮箱 |
| ||||||||||
联系电话 |
| 身份证号 |
| ||||||||||
参赛项目 |
| 参赛组别 |
| ||||||||||
参赛内容 |
| 课程名称 |
| ||||||||||
教材版本 |
| 任教专业 |
| ||||||||||
创作说明(包括创作思路与作品特色等) |
| ||||||||||||
信息化课堂教学作者 排序(主讲教师应为 第一完成人) | 序号 | 作者姓名 | 系部名称 | 任教课程 | |||||||||
1 |
|
|
| ||||||||||
2 |
|
|
| ||||||||||
3 |
|
|
| ||||||||||
作品安装 运行说明 |
| ||||||||||||
说 明 | 1.是否保证您所报送的作品无任何版权异议或纠纷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2.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共享或出版 □是 □否 签字: 年 月 日 | ||||||||||||
推荐意见 |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
附件2
2018年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报名汇总表
系部: 联系人: 电话: 电子信箱:
序号 | 姓名 | 系部名称 | 参赛项目 | 参赛组别 | 课程名称 | 参 赛 内 容 | 手 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3
参赛视频制作要求
一、录制软件
录制软件不限,参赛教师自行选取。
二、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
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
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
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三、音频信号源
1.声道配置
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
-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信噪比
不低于48db。
4.其他
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四、视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压缩格式
采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格式。
2.码流
动态码流的码率为1024Kbps(125KBps)。
3.分辨率
(1)采用标清4:3拍摄时,设定为720×576;
(2)采用高清16:9拍摄时,设定为1280×720;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的视频分辨率应统一,不得标清和高清混用。
4.画幅宽高比
(1)分辨率设定为720×576的,选定4:3;
(2)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的,选定16:9;
(3)在同一参赛作品中,各机位的视频应统一画幅宽高比,不得混用。
5.帧率:25帧/秒。
6.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五、音频压缩格式及技术参数
1.压缩格式
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
2.采样率
48KHz
3.码流
128Kbps(恒定)。
六、封装格式
采用MP4格式封装。(视频编码格式:H.264/AVC(MPEG-4Part10);音频编码格式:AAC(MPEG4Part3))
七、其他
1.视频和音频的编码格式务必遵照相关要求,否则将导致视频无法正常播出,延误网络评审,影响比赛成绩。视频的编码格式信息,可在视频播放器的视频文件详细信息中查看。视频编码格式不符合比赛要求的,可用各种转换软件进行转换。
2.视频和音频的码流务必遵照相关要求。按要求制作的视频,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的10分钟讲解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的35-45分钟教学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码流过大的视频,播放时会出现卡顿现象,延误网络评审,影响比赛成绩。
3.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禁止参赛教师进行省市、学校和个人情况介绍,参赛视频切勿泄露相关信息。
4.参赛视频可出现教师形象。
附件4
评 分 指 标
一、各赛项评分指标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 比 要 素 |
总体设计 | 40 | 1.教学目标明确、有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2.教学策略得当,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3.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4.教案完整、规范,内容科学。 |
教学过程 | 30 | 1.教学组织与方法得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2.教学互动流畅、合理,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运用充分、有效,教学内容呈现恰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教学考核与评价科学有效。 |
教学效果 | 15 | 1.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或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2.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
特色创新 | 15 | 1.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技术领先; 2.广泛适用于实际教学,有较大推广价值。 |
(二)信息化课堂教学比赛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 比 要 素 |
教学设计 | 25 | 1.教学目标明确、有据,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2.教学策略得当,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3.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4.教案完整、规范,内容科学。 |
教学实施 | 45 | 1.按照提交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与活动安排必要、合理,衔接自然; 2.教学组织与方法得当,教学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3.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运用充分、有效,教学内容呈现恰当,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教学互动流畅、合理,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严谨、仪表端庄、语言规范、表达流畅、亲和力强。 |
教学效果 | 15 | 1.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或完成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效果明显; 2.课堂教学真实有效、气氛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
特色创新 | 15 | 1.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技术领先; 2.课堂教学效率高,成效好,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
(三)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
评比指标 | 分值 | 评 比 要 素 |
总体设计 | 30 |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完整,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2.教学策略得当,突出实践性教学特点,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 3.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4.教案完整、规范。 |
教学过程 | 30 | 1.教学组织与方法得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做中学、做中教”; 2.教学互动流畅、合理,针对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运用充分、有效,教学内容呈现恰当,有效解决实训教学中重难点问题; 4.教学考核与评价科学有效。 |
现场操作 | 25 | 1.现场讲解和设备操作配合恰当; 2.完成规定任务,操作规范、熟练; 3.展示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
特色创新 | 15 | 1.理念先进,立意新颖,构思独特,技术领先; 2.广泛适用于实际教学,有较大推广价值。 |
二、名次确定办法
每位评委独立评分,所有评委总分的平均值为选手最后得分。竞赛名次原则上按照选手得分高低排序。按获奖数不突破预定计划的原则,总分相同时,信息化教学设计依次按照特色创新、总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得分高低排序;信息化课堂教学依次按照特色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得分高低排序;信息化实训教学依次按照特色创新、总体设计、教学过程、现场操作得分高低排序。
附件5
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
职业能力比赛方案
一、总体思路
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结合我省实际,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共设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比赛、课堂教学比赛、实训教学比赛、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等五个赛项,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中职类初赛由市州教育(体)局自行组织,高职高专类初赛由学校自行组织,决赛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并根据决赛成绩确定我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和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选拔赛名单。
二、组织机构
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协办,并成立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组委会,下设仲裁委员会和秘书处。
1.组委会
主 任:应若平
副主任:余伟良、邱 德、谭知和、王雄伟
委 员:周韶峰、王俊良、王江清、隆 平
2.仲裁委员会
主 任:余伟良
副主任:周韶峰、王江清
成 员:汪忠明、刘 婕、彭文科、刘彦奇
3.秘书处
秘书长:周韶峰
副秘书长:王江清、隆 平
成 员:刘彦奇、蒋书同、彭文胜、舒底清、田伟军、周洪波、吴甚其、刘 琴
三、赛项设置及分组
本次比赛共设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比赛、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五个赛项,按中职学校、高职高专院校两类进行分组如下:
1.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比赛。重点考察高职高专思政课和中职德育课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课堂组织实施能力。参赛教师应紧扣高职高专思政课和中职德育课大纲和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修订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要求,根据教学安排选取教学主题,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
中职类设德育课一组(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德育课二组(其它德育课程)。
高职高专类设思政课一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课二组(其它思政课程)。
2.教学设计比赛。全面考察教师针对一个教学任务或教学单元完成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已应用实施。
中职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数学、物理、化学),公共基础课程二组(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基础课程三组(除数物化、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外其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类),专业课程二组(轻纺食品类),专业课程三组(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专业课程四组(教育类、司法服务类),专业课程五组(农林牧渔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石油化工类),专业课程六组(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七组(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10个组别。
高职高专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大学语文),公共基础课程二组(除大学语文、思政课以外其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大类),专业课程二组(交通运输大类),专业课程三组(电子信息大类),专业课程四组(财经商贸大类),专业课程五组(旅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专业课程六组(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水利大类、装备制造大类),专业课程七组(轻工纺织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八组(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等10个组别。
3.课堂教学比赛。重点考察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实施实际教学、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教学(训练)内容。
中职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语文、英语、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公共基础课程二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课程一组(农林牧渔类、能源与新能源类、土木水利类、石油化工类),专业课程二组(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三组(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四组(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课程五组(资源环境类、轻纺食品类、休闲保健类、体育与健身类、教育类、司法服务类)等7个组别。
高职高专类设公共基础课程一组(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与健康、计算应用、公共艺术),公共基础课程二组(大学语文),专业课程一组(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土木建筑大类、水利大类),专业课程二组(装备制造大类、轻工纺织大类),专业课程三组(生物与化工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课程四组(文化艺术大类、新闻传播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专业课程五组(农林牧渔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等7个组别。
4.实训教学比赛。全面考察教师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实训教学设计的能力、完成相关技术技能示范操作教学的能力。教学内容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有所侧重,教学设计已应用于实际教学。
中职类设“胸花设计”(园林绿化专业《插花与花艺设计》课程内容为主),“输液泵输液法”(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为主),“标识设计综合练习”(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图形图像》课程内容为主)等3个组别。
高职高专类设“滴定分析”(生物与化工大类相关专业化学类课程内容为主),“片剂质量检测”(药品制造类专业《药物分析》课程内容为主),“色彩调和”(文化艺术大类相关专业《色彩基础》课程内容为主)等3个组别。
5.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重点考察中职学校班主任建班育人能力,包括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班级建设疑难问题解决,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关政策、法规、原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等。比赛设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含主题班会方案设计(60%)和相关知识测试(40%)两部分;面试含教育故事演讲(40%)、模拟情景答辩(60%)两部分。
四、参赛对象及名额分配办法
1.全省中职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在职教师均可报名参赛,其中,参加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的对象为担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计算时间截至2018年8月30日)的中职学校(含高职高专中职部)在职教师。
2.中职类赛项以市州为单位组队报名。每个市州各赛项推荐作品名额如下:德育课教学比赛赛项每个组别不超过2个;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比赛赛项各组别的每个专业类或公共课程不超过1个;实训教学赛项每个组别不超过2个;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赛项推荐作品名额另行通知。同一所中职学校同一赛项相同专业类或课程推荐作品名额不超过1个。
3.高职高专类赛项以学校为单位组队报名。每所学校各赛项推荐作品名额如下:思政课教学比赛赛项不超过1个;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赛项每个赛项推荐作品不超过6个,且公共课程组中每门公共课程不超过1个,专业课程组中每个专业大类推荐作品不超过2个;实训教学赛项的每个组别不超过1个。
五、比赛办法及时间安排
1.比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各市州教育(体)局和高职高专院校自行组织初赛并组队参加决赛。
2.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决赛。决赛采取网络评审参赛视频(报送方式另行通知)方式进行。决赛评审结束后,将成绩在湖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http://zcc.hnedu.cn/)公示3个工作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由参赛队向省竞赛组委会提出申诉,由省竞赛组委会仲裁组进行裁决。公示期满且如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公布获奖名单和入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湖南省选拔赛名单,选拔赛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进行。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3.为遴选优秀教师代表我省参加国赛,省竞赛组委会许可少数优秀的省赛一等奖选手在相同专业类(大类)或公共课程间跨赛项参加国赛选拔赛。
4.各中职、高职高专代表队于7月10日前完成思政课(德育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等四个赛项的初赛,7月13日前完成参加决赛材料报送工作。省教育厅于7月25日前组织完成决赛评审。
5.中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对接国赛时间安排,初定于11月举行,具体方案另行通知。
六、参赛资料要求
1.各赛项均需提交视频作品、解说稿(课堂教学除外)、教案以及本课程授课计划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赛作品附带的文档材料以PDF格式提交,应规范、完整、简朴、实用。
2.思政课(德育课)教学比赛作品视频限时35-45分钟,教学设计比赛作品视频不超过10分钟,课堂教学比赛作品视频限时35-45分钟,实训教学比赛作品视频不超过15分钟(含不超过8分钟的相关技能操作),参赛作品视频均必须用单机位全程连续录制,清晰呈现主讲人的课堂教学实况、教学设计讲解或实训教学讲解,不允许剪辑、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等。
3.比赛采取匿名方式进行,除参赛作品提交材料的文件名外,禁止在作品中以任何方式泄露所在市州、学校和个人信息。凡泄露相关信息的,直接取消参赛资格。
4.参赛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或课程教学大纲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应与国家规划教材内容相对应。
5.参赛内容为中职德育课程的,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中职德育大纲(教职成〔2014〕14号)和中职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教职成〔2008〕7号)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6.参赛内容为高职高专思政课的,应根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本统编教材。
7.参赛作品所涉及的专业必须是参赛学校在教育部备案并有在校生的专业,否则取消作品参赛资格。
8.参赛内容应为原创,资料引用应注明出处。若引发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由参赛者承担责任。省竞赛组委会有权对获奖成果进行公益性共享。
七、报名方式与要求
1.各赛项均可以在职教师个人或教学团队(限同一地市或高职高专在职教师)的名义参赛;以教学团队名义参赛的,成员不超过3人,主讲教师为第一完成人;每位教师限报1项比赛。参加决赛的作品须经市州教育(体)局或高职高专院校初赛产生。
2.往年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说课和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的作品不得再次参赛。2016年以来的获国赛一等奖作品第一完成人不得作为主讲人参赛。
3.各参赛队须指定专人按规定时间和要求完成参赛报名和资料上报等工作,比赛组委会不接受参赛教师个人报名和报送资料。
4.各参赛队应认真做好参赛资料审核工作,确保参赛作品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如:所在学校相关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参赛教师实际授课情况、初赛遴选情况等。
5.对违反上述要求的作品,省竞赛组委会秘书处有权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作品扣分直至取消比赛成绩。
八、奖项设置与成果应用
1.竞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单项奖按评审分组情况进行设奖,每个评审组一、二、三等奖分别占该组作品数的10%、15%、25%。团体奖设团体总分奖和优秀组织奖,团体总分奖按一等奖积10分、二等奖积5分、三等奖积2分的方式计算,中职、高职高专类团体总分奖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组织奖根据各队参赛有关情况确定,中职、高职高专类分别设优秀组织奖3名。
2.各单位要将教师参加比赛及获奖情况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教师考核奖励、职称职务评聘以及省、市、校各类人才项目、教学科研项目遴选和立项的重要指标。省教育厅也将进一步采取激励措施,将比赛获奖情况纳入中职、高职高专院校相关重点项目遴选和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对获国赛一等奖的个人或团队奖励立项1个省级教研教改课题,主讲人直接纳入湖南省职业教育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专家库,并在申报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时作为重要加分依据;在国赛、省赛中获奖的中职教师,参加我省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高级、中级职称评审时可获得相应加分,其中获国赛三等奖或省赛二等奖以上的,参加正高级职称评审时可作为科研、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等业绩的申报条件。
九、其它
1.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报名表、报名汇总表、各项评审要求与评分指标等比赛相关文件均以电子档形式在2018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师职业能力比赛交流群(群号:576343112)中公布。
2.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刘彦奇,联系电话:0731-84714897,189******0199;
省教科院职成所资源室刘琴,联系电话:0731- 85182385 ,138******8118;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罗源,联系电话:0731-22537651,139******0662。
附件6
2018年湖南省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能力比赛项目
项目 | 参赛项目组 | 内容 | 名额 | 视频教学时间 |
思政课教学比赛 | 思政课一组 | 两课 | 1人 | 35-45分钟 |
教学设计比赛 | 公共课一组 | 大学语文 | 1人 | 10分钟 |
公共课二组 | 语文以外其他(英语、计算机、体育、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 10分钟 | ||
专业课七组 | 医药卫生大类 | 2人 | 10分钟 | |
课堂教学比赛 | 公共课一组 | 语文以外其他(英语、计算机、体育、数学、心理健康教育) | 1人 | 35-45分钟 |
公共课二组 | 大学语文 | 35-45分钟 | ||
专业课三组 | 医药卫生大类 | 2人 | 35-45分钟 | |
实训教学比赛 | 片剂质量检测 | 《药物分析》 | 1人 | 15分钟(8分钟实操) |
1、时间安排:7月10日前完成初赛;7月13日前报送材料;7月25日前完成决赛。学校暂定6月30日上午8:30组织选拔赛,每个系部每个参赛项目推荐一人参赛,教学比赛时间35分钟,教学设计比赛时间10分钟,实训教学比赛由药学系单独组织,通知将另外下发。
2、决赛地点:湖南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3、报名方式:教师个人或教学团队(不超过3人);往年省级及以上职业院校说课和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不得再次参赛,再次参赛需制作新的作品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