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的雨课堂——益阳医专信息化数字化教学体验
通讯员:王伟俊 李鹏
上课了,同学们不是把手机上交,而是人手一部手机,打开微信扫码二维码。这是上课么?是的,这是益阳医专护理系李鹏老师正在给学生上《外科护理学》课程。扫描二维码怎么上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一、手机提示,预习到了
“老师派活啦,赶紧查看”,学生的手机中有了这样的提示。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更好的对课堂有所了解,为了使老师能够在课前就掌握学生预习的效果,接受学生的反馈,及时根据情况调整教学进程,李老师总是根据下节课的内容,把相关复习资料、视频、题目等,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通过预习,学生对下节课所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老师对学生哪里需要重点强调心知肚明。
二、扫一扫,进入课堂
与以往上课不同,上课学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手机对着大屏幕扫一扫,这样老师就清楚哪些同学来上课,哪些同学没来上课,这是一种新的签到方式,也是雨课堂智慧化教学的开始。
三、点一点,课堂互动
等老师点击开始上课后,学生手机成为课件接收器和师生交互器,老师屏幕上的内容学生手机端同步接受。一个知识点讲完了,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吧,题目推送出来了,60秒倒计时,回忆一下刚才老师讲的,选“C”,“提交”,时间到,大屏幕上即可显示各个选项的人数柱状图,“这道题目大家掌握的还不错,90%的同学都答对了”,李老师针对于这道题目又把基本概念和大家共同回顾了一下。
与此同时学生手机还有更加吸引人的功能:1、可以通过手机标记没有听懂的内容,便于老师掌握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复习;2、学生课堂发送弹幕、投稿,参与课堂互动与讨论;3、课堂随机点名,屏幕滚动的名字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一堂课下来,大家觉得既新鲜又容易掌握知识。
四、看一看,课后复习
下课了,老师会即时得到本节课统计数据(如每位学生的得分、成绩分布、各题答题情况),每节课都有“优秀学生”和“预警学生”,方便老师课后的个性化指导。
雨课堂的这些新功能,可以将以往需要很大精力去收集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的反应给老师,课后,老师可以利用这些已经被整合的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期末,更加客观的精准的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可以在手机端随时随地学习的学习课堂知识,甚至在期末复习时可以准确的回顾自己在哪节课的不懂得知识点,便于碎片化学习和精准化学习,实现了教学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雨课堂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的统一在一起,利用信息化数据化实现智慧教学,在信息化时代下,使“教”与“学”提前进入大数据时代。2017年7月,李鹏老师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之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