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Pv6访问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官方网站!
  • 1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实习就业>详细内容

实习就业

擦亮眼睛,避开就业陷阱——高校毕业生防就业诈骗指南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25 18:05:26 浏览次数: 【字体:

 

同学们,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加剧,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警惕各类诈骗陷阱。下面将从识别骗局、防范措施、法律维权三方面帮助大家有效避“雷”。  

一、识别常见诈骗类型

1. 付费内推与虚假高薪

陷阱特征:以“内部推荐”“保录取名企”为噱头收取高额服务费,或以“低门槛高薪”“躺平赚钱”诱导求职者缴费(如培训费、押金)后失联。  

e397f20f61a546308f310a0684e7b37a.Jpeg

2. 伪造证件与学历诈骗

   新型手段:声称可“代补挂科记录”“修改学位信息”,甚至伪造“教育部认证”钓鱼网站,骗取个人信息及认证费。  

3. 培训贷与传销陷阱

   隐蔽风险:以岗前培训为名签署贷款协议,或要求缴纳“加盟费”“发展下线”,实为非法集资或传销组织。  

4. 信息盗用与合同欺诈

常见套路:以办理入职为由索取身份证、银行卡等敏感信息,或利用模糊合同条款(如薪资不明确、责任转嫁)侵害权益。  

二、关键防范措施

1. 选择正规渠道,核实企业信息

官方平台:通过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高校就业网站、国聘平台等获取招聘信息,避免轻信社交媒体或非官方广告。  

资质核查: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验证企业注册信息,确认经营范围与招聘岗位的匹配性。  

2. 拒绝一切不合理收费

核心原则:任何以“报名费”“保证金”“工装费”等名义的收费均属违规,正规企业招聘不向求职者收费。  

警惕转账:拒绝向私人账户汇款,缴费前务必通过企业官方渠道核实。  

3. 审慎处理个人信息与合同

信息保护:不随意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证件原件不交他人保管,复印件需注明用途。  

合同规范:签署前确认合同包含《劳动合同法》必备条款(如薪资、社保、岗位职责),避免签署空白协议或含贷款内容的文件。  

4. 提升法律意识与防骗能力

学习法规: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基础法律,明确试用期、薪资支付等权益。  

参与培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安全教育课程,掌握识别传销、非法集资等陷阱的方法。  

三、受骗后的应对策略

1.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保存聊天记录、合同、转账凭证等证据,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联系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或12355青少年服务台求助。  

2. 法律途径追责

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维护权益,对涉及诈骗金额较大、信息盗用的案件可联合律师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四、心理建设与社会支持

理性求职:警惕“捷径”诱惑,认清高回报承诺多伴随高风险,避免侥幸心理。  

社会联动:各地人社、公安部门已加强联合执法,打击虚假招聘,毕业生可主动关注官方发布的警示案例与政策支持。  

同学们一定要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非官方信息、不缴纳任何费用、不透露敏感信息。大家求职过程中遇到可疑情况,通过多平台交叉验证,必要时寻求专业支持。通过提升法律素养与风险意识,有效规避诈骗陷阱,实现安全就业。  

终审:护理学院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