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纸质资源>报刊杂志>详细内容

报刊杂志

何其芳生平介绍及主要作品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1 20:03:31 浏览次数: 【字体:

生 平 介 绍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

系学习。

何其芳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

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

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何其芳 (1912—1977) 诗人,文学评论家。

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毕业。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1944--1947年,两次被

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

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

代表。

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

《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最后,在文革中也不能幸存下来。

 
 
主 要 作 品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年,商务出版社

《画梦录》(散文集),1936年,文生出版社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年,文生出版社;增删本.1940年,文生出版社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年,良友出版社;又名《还乡杂记》,1943年,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年,文生出版社;增删本,1957年,新文艺出版社

《夜歌》(诗集),1945年,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年,文生出版社;增删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年,人文出版社

《星火集》(散文集),1945年,群益出版社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年,群益出版社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年,海燕出版社

《西苑集》(论文集),1952年,人文出版社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年,作家出版社

《散文选集》,1957年,人文出版社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年,作家出版社

《何其芳诗稿》,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年,百花出版社

《何其芳文集》(1—6),1982年—1984年,人文出版社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出版社

《何其芳集》,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

《一夜的工作》,是表现周恩来总理的尽职尽责的美好品质的文章

其中,《一夜的工作》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13课。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