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读书法第一期
1、鲁迅的“文献法”。从文献中收集。为了研究中国小说史,鲁迅从上千卷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
2、蒲松龄的“采风法”。向群众收集。蒲松龄“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写出名著《聊斋志异》。
3、李贺的“札记法”。随得随记,信手拈来。李贺每天出去,看到或想到什么,就随手记下来,回去加工整理,即成佳篇。
4、华罗庚的“厚薄法”。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5、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能跳得出来。
6、鹿善继的“认理法”。读有字书,识没字理。
7、朱熹的“三到法”。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
8、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古不知今谓之盲瞽。
9、予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2、蒲松龄的“采风法”。向群众收集。蒲松龄“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写出名著《聊斋志异》。
3、李贺的“札记法”。随得随记,信手拈来。李贺每天出去,看到或想到什么,就随手记下来,回去加工整理,即成佳篇。
4、华罗庚的“厚薄法”。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5、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能跳得出来。
6、鹿善继的“认理法”。读有字书,识没字理。
7、朱熹的“三到法”。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
8、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古不知今谓之盲瞽。
9、予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