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明创建>文明成果>详细内容

文明成果

以德为先 以文载德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11 19:44:17 浏览次数: 【字体:
    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与观念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与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文化的熏陶与引领。大学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引领先进思潮的摇篮。可以说,大学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大学文化的竞争,大学文化是大学之灵魂,是影响一所大学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新建本、专科院校呈异军突起之势,各校均在致力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与水平。益阳医专作为一所新升格的专科学校,要在强手如林的高校系统占一席之地,必须找准位置,办出特色,做好做活校园文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高度重视,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
    建大学就是建文化,办学校就是办氛围,做教育就是做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与血脉,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缺少“文化”的大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没有一种能为大家认同、接受的文化引领的大学,必然风雨飘摇,前途渺茫,毫无凝聚力和竞争力可言。一所优秀高校的校园文化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所学校应该是一幅立体多彩的画,一本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回顾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到哈佛大学等,可以清楚看出,关键时刻校园文化的沉淀与创新无不引领着这些学校阔步迈入国际一流大学行列。有人曾对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做过分析,牛津大学的文化精髓是“W hat do you think?”,剑桥大学的文化精髓则是“W hat do you know ?”。一个单词的区别——牛津注重思想,剑桥更重求知。这也大概就是牛津出了29名首相,剑桥出了6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原因。美国哈佛大学的校训是“Let Plato be your friend,and A ristotle,but m 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更与真理为友)”,体现的是崇尚真理、平等、自由、科学的大学精神。这所大学多年来只认真理,不认权势;只认科学,不认金钱;只认平等,不认淫威,在世界上口碑极佳。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In the N ation’s Service and in the Service of A ll N ations(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这种服务世界、造福国家的理念独展逸韵,令人肃然起敬。该校培养的许多学生在世界各地出类拔萃,非同凡响。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校训为“M ind and H and(既学会用脑,也学会用手)”,这所大学培养了一大批学以致用、全面发展、强国惠民的优秀人才,在全世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环视国内,清华学子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神韵,北大学子有“思想自由,兼容并蓄”的理念,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们营造起交流思想、丰富知识和展示才艺的三个平台,为学生思想道德、专业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提供了沃土。
    纵观全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与学校相伴而生。就益阳医专而言,虽有近一甲子的办学经验,但升格为高校还不足三年,历史短暂,文化底蕴薄弱,“量身定做”确立起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益阳医专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自觉而又严肃认真地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做到在学习中实践,从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炼。为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既立足现实、讲究效果,又避免搞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做到成熟一项,建设一项,发展一项,巩固一项。由校领导、中层干部、专业人员、一线教师组成专门队伍,认真谋划,科学论证,准确定位,扎实推进,逐渐彰显学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内涵,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有的放矢,切实把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方针落到实处
    “以文载德”,“以文化人”。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高等教育的灵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德育的纲领性文件。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部署,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这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定的基本方针。
    正因为如此,学校坚持把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观和“以人为本”的德育观作为全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确立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及行政系统德育主体地位,探索构建“三级管理七条渠道”德育管理运行模式。三级管理:即建立三级德育管理机构,实行校→系(部、处)→科(室、组)三级管理。通过七条渠道,把德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七条渠道:即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书育人渠道(教务处)、管理育人渠道(学生处)、服务育人渠道(后勤处)、党团活动渠道(党委有关部门和团委)、自我教育渠道(校系学生会)、社会资源渠道(各系、班级)。“三级管理七条渠道”的德育管理运行模式,有效地理顺了党组织和行政组织的关系,确保校长及行政组织对德智体的统一管理。像管理智育体育那样管理德育,保证德育任务的完成和德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着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了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学生教育工作者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实际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体系。学校通过“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构建以系(部)、班级德育评估为抓手的德育工作奖惩机制;切实加强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德育设施和阵地建设,
    突出重点,抓好三项工作求实效
    根据学生特点,厘定原则方法。根据学校转型期学生思想状况和特点,在德育工作中,校党委、校委会重新厘定有关原则和方法:一是坚持三个原则:体现学生意愿和满足学生需求的原则;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原则;培育学生自我管理,成为制度和规则主人的原则。二是搞好三个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三是强化三种意识:强化教师的示范意识、育人意识、法纪意识。四是落实五个知道:知道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在想什么、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解决;知道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五是抓好六项教育:抓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
的主题教育;抓好以规范全程为特征的系统教育;抓好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教育;抓好以日常行为为内容的常规教育;抓好以体现医护药为标志的特色教育;抓好以与时俱进为品质的创新教育。
    根据学生需求,明确具体内容。根据学生在校学习不同时期的需求,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品德修行教育。一是细化入学适应期(一年级)教育:教育主题为坚定信念,塑造自我。认真抓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法规教育,重在“三观”、“三义”、“三德”、“三情”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国情、省情、校情。二是强化发展成型期(二年级)教育:教育主题为发奋求知,立志成才。认真抓好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学习,重在“四会”、“四信”、“四统一”教育。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立足艰苦奋斗的统一。三是深化巩固提高期(三年级)教育:教育主题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献身事业,矢志创新。认真抓好形势政策教育,重在“五业”、“五种精神”、“四个追求”教育。即:专业、择业、就业、创业、敬业;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追求科学、追求真理、追求理想、追求卓越。
    根据学校实际,完善机制措施
    学校升专伊始,可谓百业待兴。为确保德育教育落在实处,校党委、校委会非常时期采取了非常的措施:一是营造成才环境:学校积极实施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由外延式建设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蕴成特色文化,形成优美、宽松、和谐、稳定的育人环境。二是以生为本,建立和谐学生工作支持系统:思想导航系统、平安建设系统、困难学生资助系统、就业促进系统、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建立和完善心理普查、心理档案、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制度等)。三是构建校外联动机制:依托学生家庭或用人单位,建立德育联动机制;搭建校院合作平台,建立校、院、校联合育人机制;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建立德育引领机制;积极参与文明单位建设,建立社会文化助推机制;发挥社会传媒作用,创新德育宣传机制。四是采取多种途径,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学生社区、校园网站(学校视窗、青春在线、心灵驿站)、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学生实习基地、学生二课堂活动中心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社团文化、网络文化、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的德育载体作用;打造主题教育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社会实践品牌、学生社团活动品牌、行为养成教育品牌、学校形象品牌。  
    著名教育学家匡亚明说过:“高等学校必须形成‘四种空气’——高度的政治空气,高度的学术空气,高度的文明空气,高度的文娱体育空气,这四种空气在校园内流动便形成了风,这就是校风。”益阳医专校园文化建设也着重在这四个方面营造氛围。如果把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比作一个完整人,那么品德教育是大脑和灵魂,基本建设是躯体,环境建设是外衣,文化建设是眼睛,活动建设是血脉。因此,我们坚持:抓好品德素质教育,让学校政治空气浓起来;加大硬件投入力度,让学校美起来;深化延伸教育,让学生综合素质强起来;组织心健文体活动,让学生身心健起来。实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加大硬件投入,优化育人环境
    硬件既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整体搬迁决策确立后,新校园建设提出了创建“三优工程”(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营造优良育人环境。如今的医专,处处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呈现出“春花烂漫、夏季凉爽、秋天绚丽、冬雪苍翠,四季常青”的景观。教学大楼、实验大楼、信息大楼、学生公寓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实验室、教室窗明几净,设施完善,装备精良。学生食堂物美价廉,卫生质量有口皆碑。按国家标准新建的田径场、球场能充分满足师生需要。上级领导、专业人士都称赞学校布局合理,环境优雅,是学习、生活、工作的理想之地。
    深化主题教育,加强品行修养
    围绕“以生为本、以德为先”这个主题达到让每一个学生成才,让每一位家长放心,让每一个用人单位满意,学校因势利导组织了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扎实开展“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求学生树立重品行修养的高尚人形象。如今,迟到、早退现象已基本杜绝,上课、自习秩序井然,乱丢乱扔、粗言秽语等不文明行为基本匿迹。全校新中国60周年文艺汇演和“双优”表彰会,7000多人的现场,无一人中途退场,无一人乱说乱动,无一人乱丢乱扔;活动结束时,116个班级按照规定有序的退场,无人插队,无人起哄,无人喧闹,对“三风”建设成效进行了最好诠释和最佳演绎。
    二是加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树立绿色环保型文明人形象。学校开展“五绿”活动。即:绿色环境、绿色语言、绿色课堂、绿色行动、绿色心理(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对学生文明礼貌从“慢步轻声、右行礼让、微笑问好”做起,要求学生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好自己的手,不乱丢垃圾,不破坏公物;管好自己的腿,不踢门而入,不践踏草坪。学校号召每个学生建立“好习惯银行”,要求每个学生在“银行”里每天存储一点“好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是引导学生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伴,致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引导学生阅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书籍。不少班级成立了班级图书馆,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诗词歌赋、中外名著、诸子百家等书籍应有尽有。2008年11月份,全校同学一次性购买经典书籍就达4000余册。学校组织了“阅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等趣味读书活动,同时还层层举行了经典诵读比赛。学校还利用专栏、橱窗、板报、网络、报刊、广播等宣传阵地及班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了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生动活泼的德育新格局。
    抓好延伸教育,提高竞争能力
    为活跃学生文化生活,学校在抓好课堂教育的同时,提出了活跃二课堂,拓展三课堂(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加强延伸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二课堂如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大亮点,目前已开设有舞蹈、健美操、形体训练、书法、美术等10多门课程,参加人数达4000余人。学生们在第二课堂里实现了“四能四善”,即“能歌善舞、能书善画、能言善写、能拉善奏”。如在今年全国“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湖南赛区决赛中,我校高护52班学生石亚芬夺得季军;高护53班学生、校礼仪队队长李杏及自护7班学生吴玲同时获得“十佳模特”称号。许多用人单位称赞我校毕业生品学兼优且又多才多艺。
    此外,我们注重把学校教育向社会延伸,认真组织好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联系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学校鼓励、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敬老爱幼、服务家乡、服务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同学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又增长了服务社会的才干,还提高了学校社会美誉度,可谓一举多得。
    重视班级文化,增强团队意识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要构建与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方针、培养目标相匹配的价值观体系和行为模式。近年来,经过每学期班主任培训班等有关专题研讨和辅导,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今,每个班级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班级文化品牌。有的倡导仁爱之心,有的重在打造“书香班级”,有的崇尚“雅礼”之风,有的崇尚运动之美,有的追求阳光心理。每个班级就像一朵朵鲜花,在学校校园文化这座百花园中盛开。
    弘扬寝室文化,培育创新精神
    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一室一家园”。寝室这个小小的天地就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世界、天国、家园,就是学生温馨的港湾。良好的寝室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文明修养,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此,学校领导极为重视,校长胡友权亲自撰写了《关于加强学生公寓建设的思考》一文,对我校公寓文化建设进行指导。我校成功举行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首届寝室文化节。寝室装潢比赛争奇斗艳,精彩纷呈;内务大比拼斗智斗巧,各显神通;节徽、寝室铭、公益广告设计征集活动踊跃热烈,惊喜不断。
    对接医院文化,提升职业素养
    在校园文化中导入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职业教育的明智之举,也是学校成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医疗企业文化的对接,我校十分注重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职业素质教育。除了举办专题讲座外,还由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联合举办专题培训班,学校精心组织了《用行动浇灌理想之花》《规划人生,成就梦想》等10余场专题讲座,组织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写竞赛等。为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学校组建中心实验室,确保学生上好实验课、见习课,连节假日都向学生开放。学校鼓励、支持学生假期见习,还想方设法帮学生联系实习医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习生活,了解医院文化,学校把4、5月份确定为“魅力天使”活动月,护理系开展大规模护理操作技能大比武,并在5.12护士节向全校展示他们的比赛成果。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同学尽快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打下了良好基础。
    利用网络文化,拓宽知识空间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影响着学生。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构建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是高校不容回避的责任。校党委、校委会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与要求,制定了网络管理办法,配备了专门人员加强网站建设,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多样性,使学生乐于浏览,点击率高。此外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文化为学习生活服务,如何远离网络陷阱,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目前我校校园网络文明、健康,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组织社团节庆活动,陶冶思想情操
    学校在学生中组织成立了书法、文学艺术等各类社团。定期组织了师生艺术节,“神州之音”风采大赛,二课堂成果展示,文艺汇演,5.25心理活动月,魅力天使大比武,节庆大联欢等活动。学校成立了礼仪队、精神文明队、国旗队、舞蹈队、合唱队、乐队、球队、武术队、棋社等。这些组织为校园文化活动涂上了一道独特靓丽的色彩。学校每年都如期举行开学、毕业典礼、各种授奖表彰仪式、宣誓仪式、长跑启动仪式、升旗仪式等。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活动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荣誉感、自豪感产生了深刻而又积极的影响。
    开展心健文体活动,强健身心体魄
    “健以立身,文以明道”。教育的责任不只是塑造学生心灵,还要塑造学生的身体,只有将二者合为一体,才能称得上塑造一个完整的人。培养合格人才,除了品质高尚,还得体格强健。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建起酶弑曜荚硕。睦斫】抵行模翁没疃摇N搜;固岢隽巳眯T啊把Х缗ㄆ鹄矗悴ハ炱鹄矗枭鹄矗苛范鹄矗翁锰鹄矗T盎钇鹄础钡暮耪伲源死醇し⑶啻夯盍Γ醚渎で椋醚8秤卸小QN蒲硇慕】悼沽恕逗托承牧椋躺略恕贰逗托橙思剩】敌睦怼返?.25心健主题活动、心理团体辅导、趣味运动会、“浪漫与柴米油盐”、“观点漂移”讨论会,把学生心态调至最佳频道,构建了轻松愉快、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认真组织实施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计划”,组织了首届田径运动会、冬季长跑比赛等文体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珍惜生命,热爱运动的思想认识,一改过去睡懒觉的习惯为积极参加晨练。
    我校校园文化经过多年的积淀与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风格。如今,全校上下更清醒地看到,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卧薪尝胆,急起直追,创新大学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